二十四节气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习俗,因为这个习俗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,有很多人会选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度过这些节气,例如大暑就是其中的一个,而2022年的大暑是在7月23日的凌晨4点6分49秒。了解大暑节气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,而且更有助于农民更好把握时机,从而有一个更好地收成。
旱涝频繁任务重
大暑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不仅会引发旱灾,也有可能会加剧涝灾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六月中,……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。这时正值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气温最高,农作物生长最快,大部分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也最为频繁,抢收抢种,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。因此人们更要了解清楚大暑的特点发展,才能更好规避风险。
精力旺注意饮食
不管是什么时候,其实饮食调整都是比较合理的方式。大暑期间应该多吃丝瓜、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。大暑天气酷热,出汗多,脾胃活动相对较差。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。而淮山有补脾健胃,益气的作用。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,可以促进消化,改善腰膝酸软,使人感到精力旺盛。只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,就能事半功倍,更好适应节气的变化。
传统习俗有讲究
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,在经历大暑节气的时候,自然也是有讲究和习俗的。传闻在清朝同治年间,椒江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,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。当地的居民认为是五圣(传说中的五位瘟神)所致,于是,便在葭沚江边建了一座五圣庙。由于葭芷处于椒江口附近,沿江渔民居多,为了祈求出海捕鱼平安,遂决定在大暑这一天集体供奉五圣,并将载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,为五圣享用。但是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,所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。